1980年,河南省举办了一场豫剧流派的盛会,观众投票推选出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位艺术家为“五大名旦”,这五位女性的成就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豫剧五大流派。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戏迷们就开始提到豫剧的“三鼎甲”。
在1938年春天,观众眼中的“豫剧三鼎甲”中,除了陈素真、常香玉,还有一位名叫司凤英的女演员。根据评选,陈素真为状元,司凤英紧随其后居榜眼,而常香玉名列第三。司凤英是开封本地人,生于1917年,小名二妞。
这位从小失去母亲的女孩,父亲是一名混混,沉迷于毒品与赌局,根本不管她的生计。为了生存,小小的二妞常常在相国寺捡煤核,偶尔得到路过的演员施舍一碗饭。尽管艰苦,但她依然能够享受到免费的戏曲,这段经历或许为她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1928年,11岁的她拜在国民戏院武生演员杨吉祥门下学艺,次年便正式登台,取艺名杨金枝,很快在开封声名鹊起,成为国民戏院的台柱子。
1934年,陈素真从杞县回到开封,引发了轰动。而不久之后,司凤英也受邀到郑州普乐戏院演出,迅速在郑州站稳了脚跟。期间,她与同样出自开封的著名生、净行演员赵顺功合作演出,赵顺功以独特的表演风格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刀劈杨藩》中,司凤英的角色樊梨花与赵顺功的杨藩在一场戏中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情感与表演。
展开剩余67%到了1936年,正当陈素真因唱片录制而不得不隐退时,司凤英已然风头正劲。这时,她被李秀峰请到豫声剧院,而此时的司凤英已成为艺术界的“白天鹅”。1937年,美国的胜利唱片公司前来开封录音,司凤英以8张唱片的数量独占鳌头,常香玉也录了4张。这样的成绩反映出三位演员的走红程度,驳斥了著名豫剧导演石某关于“三鼎甲”不存在的言论。
老艺人与开封的观众普遍认为,虽然三位女艺人的演技各有千秋,但若论外貌,司凤英无疑更胜一筹。可惜,常言道“红颜薄命”,司凤英的美貌却给她带来了波折的命运。尽管她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喝彩与赞誉,但在1938年5月,开封陷落前夕,她与陈素真、常香玉等大批演员选择逃亡,唯独司凤英却决定留下。
关于她留下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是在等待情郎,也有人说她因弟弟仇恨国民政府而选择留下,甚至还有传言称她被黑帮头目王道所挟持。王道当时在开封横行霸道,沦陷后更是成为投敌的汉奸。王道倾心于司凤英的才华与容貌,方式百般追求,让她对他产生了依赖。最终,司凤英在一众小人的撮合下嫁给了王道,远离了舞台。
最初的婚后生活富裕安逸,甚至还生了个儿子。然而,繁华背后,王道的冷漠让她的命运急转直下。1942年,因无法忍受凌辱,司凤英曾试图自杀,但未能如愿,反而染上了鸦片瘾。1945年,王道被处决,她因此又陷入无依无靠的困境。
在舞台消失多年后,司凤英再次重返安宁的开封,虽因轰动一时,但随着社会对汉奸的愤怒声浪日益高涨,她又不得不选择隐退,向外地逃生。
为了生存,司凤英逐渐南下,最后投靠著名豫剧演员夫妇徐文德与徐艳琴。上台演出本应是激动的时刻,但在徐艳琴的发现下,司凤英却已失去往日的风采与技巧。这个曾经前途无量的演员,终究在战乱与毒品的侵袭下黯然失色。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短暂的疗养,司凤英的嗓音有所恢复,却再难回到昔日辉煌。1952年,她在滑县教戏,经过多年的沉寂,她似乎变得更加内向与沉寂,对往事再难提及。随后,她为了生计南下,加入了范县和山东聊城的戏剧团体,也曾参加上海的戏曲观摩演出获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1962年她应邀回到河南参加老艺人讨论会,1963年河南省考虑让其任教被其婉拒。1965年在山东的演出再次获得好评,但她人生的重心逐渐转向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直到1981年5月与世长辞,未再踏上故乡的土地。
这一生,司凤英除了短暂的光芒与辉煌,更有那段漫长的平凡时光。她留给世人的,只有她的名字、故事以及稀薄的录音资料,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被淡忘。
发布于:山东省正规股票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