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隔壁那个平时文质彬彬、见了谁都鞠躬的老王,突然不声不响地开始往家里囤积开山刀、防爆盾和三千发信号弹,还对外宣称是为了“强化社区安保”,你慌不慌?
这事儿听着魔幻,但放在国际上,就是日本正在干的活儿。最近,日本防卫省扔出一个消息,说要开始量产两款“大宝贝”:一款叫“新型潜射导弹”,另一款更骚,叫“海基型12式岸舰导弹改进型”。
听听这名字,“12式岸舰导弹”,听起来是不是人畜无害?好像就是个守在海岸线上,防止别人登陆的“保安”角色。但问题就出在“改进型”这三个字上。这哪是改进,这简直是基因突变。
说白了,这就好比你给自家那条哈士奇挂个“中华田园犬”的牌子,然后跟邻居说它就是看看家护护院,结果一扭头,这条“田园犬”能从你家阳台直接跳到对面小区把人家的猫叼回来。
原来的12式导弹,射程也就200公里上下,属于典型的“专守防卫”装备,别人打到家门口了,我能还手,手也伸不了太长,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可这个所谓的“改进型”,射程直接飙到900甚至10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从日本西南诸岛发射,射程范围能覆盖谁家,大家心里都有数。这已经不是“别人打我,我能还手”的逻辑了,而是“我觉得你可能要打我,所以我可以先把你家厨房给点了”的逻辑。
这操作骚不骚?更骚的还在后面。日本人玩这种文字游戏是祖传手艺了。明明是全新的、具备远程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为啥非要挂个“12式改进型”的马甲?
本质上就是一场国家级的“认知作战”。对内,可以安抚国内那帮还在念叨“和平宪法”的老先生们,告诉他们“别紧张,我们就是把老装备升级了一下”;对外,尤其是在国际舆论场上,可以降低敏感度,搞“温水煮青蛙”那套,等全世界都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把超过1000枚这种玩意儿摆上货架了。
这套组合拳,打得那叫一个眼花缭乱,本质上就是要把自己从一个被捆住手脚的“保安”,升级成一个可以主动出击的“打手”。一步到位。狠不狠?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导弹只是弹药,真正的杀招,是那个上膛的“枪”。
这次量产计划里,除了陆基车载版,还特意提到了“海基型”和“新型潜射导弹”。这才是细思极恐的地方。
陆基版,部署在冲绳、石垣岛那些地方,就像是在别人家门口安了一排固定炮台,威胁很大,但目标也明确。大家都看得见,有防备。
可海基版和潜射版,就是彻底的图穷匕见了。
海基版,直接塞进海上自卫队那些“宙斯盾”驱逐舰的MK41垂直发射单元里。一艘船带几十枚,几艘船组成个编队,那就是一个移动的、能随时在别人家海岸线外几百公里处,发起饱和攻击的导弹基地。以前日本的军舰是“盾”,现在他们想把每一面盾牌底下,都藏一把淬毒的匕首。
而最要命的,是那个“新型潜射导弹”。它的座驾,是日本最新的“大鲸”级潜艇。
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水下刺客。用的是锂电池,比传统潜艇安静得多,再配上什么泵喷推进、浮筏减震技术,往海里一钻,就像一滴墨水融进黑夜,找起来极其困难。
现在,你给这么一个顶级的刺客,配上一把射程1000公里的狙击枪,会发生什么?
它可以在你完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悄无声息地摸到你家附近,然后给你来一发狠的。这种“打了就跑,深藏功与名”的偷袭能力,才是日本这次军事冒险最核心、最危险的一环。它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把过去那种相对透明的对峙,变成了充满猜忌和误判的黑暗森林。
所以你看,日本这一系列操作,逻辑线非常清晰:
第一步,玩文字游戏。用“改进型”的名义,突破“专守防卫”的红线,把进攻性武器伪装成防御性武器,实现“名不正则言不顺”到“名正言顺”的转变。
第二步,平台多样化。陆、海、潜三位一体,把同一种大杀器,部署在不同的平台上,让你防不胜防。固定靶、移动靶、潜行靶,总有一款能让你头疼。
第三步,图穷匕见。最终目的,就是获得所谓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也就是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说白了,就是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从一个被动防御者,变成一个可以主动挑事、甚至发动第一击的玩家。
这一切的背后,是日本国家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当一个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更不想永远活在别人的军事保护伞之下。他们想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一个有能力用拳头说话的狠角色。
魔幻的是,那个曾经把它捆得最紧的人,现在却在背后不断地松绑、递刀子。这盘棋,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但无论棋局如何变幻,一个基本事实不会变:当一个历史上从不缺乏冒险基因,且至今不愿深刻反省历史的邻居,开始疯狂磨刀霍霍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家的篱笆扎得更牢,把手里的猎枪擦得更亮。
毕竟,对付一个揣着刀走向你的老王,最好的方式,不是跟他讲道理,而是让他清楚地知道,你家院子里,卧着一头他绝对惹不起的猛兽。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正规股票软件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